苦恼人的偷笑 发表于 2014-3-18 18:56:57

上海中山医院的部分导师

上海中山医院的一些导师信息:
放射科:1。 王建华, 男, 1953年1月生,教授 、博士生导师。目前任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介入放射学部门主任。1982~1984年在山东医科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4年12月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85~1986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 1987~ 1989年在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是介入放射学。1989年12月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今,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工作,先后任主治医师, 副教授,教授。1993 ~ 1995年赴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爱荷华州爱荷华大学医院进修学习和工作。主要专业特长是介入放射学,尤其擅长于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和血管及非血管性管腔狭窄的PTA和内支架置放术。1997年首批入选为上海市卫生系统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百人计划”。学术团体任职: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介入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中青年委员,介入放射学分会委员。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介入放射学杂志”副主编,“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肝脏病学杂志”特约编委,“中国罕少见病杂志”编委。主持中山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介入放射学”。已发表学术论文52篇。主编专著《腹部介入放射学》,参加编写专著《现代肿瘤学》、《肿瘤学新理论与新技术》和《血管外科手术图谱》《血管外科治疗学》等。科研成果主要有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获200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2002年全国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双介入疗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获1992年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完成奖;“主动脉成形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获1991年上海市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被评为“上海医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 1997年领导的介入放射组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称号,1998年被评为“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员”。1999年获上海医科大学“东方奖”,2000年获上海医科大学“宝钢奖”。

2。周康荣教授,男,(1940年12月出生),1959-1965年就读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1-1983年赴美进修学习。1991年晋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自1991年至今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放射科和影像教研室主任。从事医学影像专业35年,擅长心血管和腹部影像诊断,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获部市级科技成果奖多项。已培养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近10名,正在研读博士学位的15名。
3. 曾蒙苏 男,1963年6月生,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现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和博士生导师、放射科副主任和复旦大学医学影像系副主任。1986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医学影像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10~1998,10赴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和华盛顿大学附属医学院医疗中心进修学习CT和MRI的临床诊断。目前为“临床放射学杂志”的副主编和“中华放射学杂志”特约审稿人。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熟练掌握常规X线、CT和 MRI诊断,尤其对腹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有专门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已发表有关学术论文50篇,被SCI收录4篇,参加7部医学专著的编写,并担任“腹部CT”和“螺旋CT"专著的副主编。三次获部、市级科研奖励,如“小肝细胞癌的CT研究及影像学评价”(第二署名) 获9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5月被评为“首届复旦大学十大杰出医务青年”。承担和参加5项科学基金的研究,其中“单抗磁造影剂在肝癌导向MRI 诊断中的研究”获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0万院)。复旦大学“985”工程影像重点学科、上海市肝肿瘤诊治中心(与肝癌研究所合作)、卫生部影像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家教委影像学重点学科等均为主要的负责者之一。已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目前正在培养的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主要承担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影像医学的授课任务。
肝外科:1.樊嘉 男 1958年出生。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系副主任,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美国肿瘤外科学会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肝脏学组委员,上海市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首批入选者。擅长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手术,主持肝肿瘤手术2000余例,其中近1/2为难切性手术。主持并成功施行了上海市首例成人-成人活体供肝肝移植、首例成人-儿童活体供肝肝移植及26例原位肝移植手术。负责或参与国家“973”、“863”、“211工程”和上海市、复旦大学等课题数项。二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获全国及上海市优秀论文奖、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优秀奖、励树雄教育卫生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连续六年获汤钊猷--上海市建行肝肿瘤诊疗基金论文奖等,在国际和国内核心专业杂志上发表论著70余篇。为《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10本专业杂志编委。
2. 钦伦秀,男,196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肝外科副主任。1987年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1990年获硕士学位(肝胆外科),1993-1996年师从著名肝癌外科专家汤钊猷院士,获博士学位。1999-2000年先后在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及香港大学进修并进行合作研究,2001年破格晋升正高级职称并晋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及“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对象。现为中华医学会全国肝脏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肝癌组组长、国际癌转移研究协会会员、上海市青年医学专家联谊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专家成员,上海市科技创新团队(肝脏系统生物学)主要成员。World J Gastroenterol、中华肝胆外科杂志、肿瘤、癌症等多本英、中文杂志的编委,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J Exp Clin Oncol, Chin Med J, HBPD INT, The Chin-Germ J Clin Oncol, 以及中华外科杂志等多本英、中文杂志审稿人或通讯编委。
1993年以前主要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此后主要从事肝肿瘤外科临床工作。力求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结合。每年手术治疗各种肝脏肿瘤200余例,包括肝门区肝癌、肝门区胆管癌、尾叶肿瘤切除、以及联合脏器切除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癌转移复发的机理及其防治。目前承担国家“863”重点专项子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大项目、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及复旦大学Med-X基金重大项目等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肿瘤发生发展分子基础”项目、“九五”及“十五”攻关、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及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近半数在英文杂志发表,包括Nature Med, Cancer Res等国际著名杂志)。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上海市卫生系统最高荣誉奖)、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优秀奖等多项奖励。主编专著1本,参与5本专著的编写。多次应邀在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
普外科:1.秦新裕,男,1953年4月25日出生。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外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普通外科专业。
秦新裕医师目前担任中山医院副院长兼普外科主任。2000年3月被学校确定为外科学科带头人。
秦新裕医师1975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1年上海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88年英国伦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
秦新裕医师目前是欧洲消化外科学会会员、上海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委员。秦新裕医师1997年起担任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普外科学科评议组副组长、组长,2002年担任上海欧美同学会医务分会副会长,1999年起担任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药物评审委员(化学药物组)。2003年担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还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中国临床医学杂志、消化外科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编委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常委。秦新裕医师共发表论文120余篇。曾参加《实用外科学》、《现代外科学》、《胃肠外科学》、《胃肠动力学》等著作部分章节的编著。
秦新裕医师于1995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得上海医科大学第3届临床医疗成果奖。1998年被列为上海市百名跨世纪医学科技人才。
秦新裕医师还曾于1991年荣获上海医科大学优秀***员称号,1992年荣获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1993年荣获全国首届医学科技之星,1997年荣获中山医院优秀***员,1997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秦新裕医师主要从事胃肠外科、胰岛移植、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研究。医疗特长:胃癌、直肠癌、大肠癌等各种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以及胃肠道动力性疾病的处理。目前负责的在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红霉素促进胃肠动力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批准号:30070738、应用纳米三维立体载体培养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成胰岛内分泌细胞的研究,批准号:30371388)、上海市科委课题2项(可调控胰岛素基因肝内导入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上海市百人计划课题1项。
联系电话:021-64041990 转2240分机,传真021-64038472,EMAIL:xyqin@shmu.edu.cn。
2.吴国豪,男, 1964年12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浙江省温州医学院医疗系。1988年考入原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普外科研究生,师从吴肇光教授、吴肇汉教授,从事普外科及临床营养研究。1993年7月毕业,获外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1998年赴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做博士后工作,从事临床营养研究工作,2001年晋升为教授。
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已16年,在胃肠病外科治疗,临床营养支持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和研究经验,是我院临床营养研究年轻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参加12本书籍的编写,出版专著1部。目前负责卫生部、国家教委科研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6项科研工作。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卫生部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
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指导5名硕士研究生,并协助培养了6名博士和5名硕士研究生,曾数次获上海医科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华藏优秀教师奖和励树雄优秀教育奖。1999年被评为首批上海市卫生局医苑新星,是上海市医学学科培养对象。
目前担任中华外科学会青年委员,欧洲营养学会会员,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学组成员,上海市临床营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外科学系中山一部副主任。《中国临床营养杂志》副主编,《外科》、《肠内与肠外营养》杂志编委,《中华实验外科》特约编委。
心内科:葛均波,男,于1962年出生于山东省,1984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84年-1987年山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8年-1990年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心内科博士研究生;1990年由原上海医科大学派往西德美因兹大学进修学习,并于1993年获得美因兹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经国家教委及中国驻联邦德国使馆批准,葛均波博士继续留在德国深造。于1993年跟随其导师来到Essen大学医学院继续他的博士后研究,并于1995年任Essen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1995年起任中国旅德医学会主席。现为复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内科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介入性心脏病学及血管内超声领域中作出的贡献受到国际学者的高度评价,在国际杂志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其中近1/3被SCI收录,主编有关血管内超声方面的著作2部,其中1部在国外出版。参加编写介入性心脏病学书8部。在德国期间独立申请到2项科研项目,共30多万马克。参加合作科研项目5项,共290万马克。作为导师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6名已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主办2次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在大型国际会议上担任主持和分会主席。为国际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对心肌肌桥、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的研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对心肌肌桥的新发现在美国Stanford大学的讲学中被称为"葛氏现象",对心肌肌桥的新发现改变了目前对有些类型心绞痛的治疗措施。1996年发明的可视冠脉激光成形术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可望将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又一良好手段。
在过去数年中曾被多次丹麦Aahus大学,意大利超声协会,希腊心脏病协会,希腊Patras大学,南斯拉夫心脏病学会,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Birmingham大学,韩国Pusan大学,德国的多所大学,欧洲心脏病学会,亚太地区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国际超声大会,国际冠心病大会及中国的多所大学和大会邀请做专题报告。并被选为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欧洲心脏病学会院士,1998年世界500名最有影响的科学家。是国际心脏病大会顾问委员会的唯一华人。还被聘为中国第四军医大学及南京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同济医科大学心脏病研究所荣誉顾问,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学术顾问。曾在第七届Essen-Mayo-Mainz大会上获一等奖,在第二届国际超声心动图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过去数年来,国际上对冠心病介入再狭窄机理方面存在着争议,他通过研究发现是斑块的增生而不是血管的挛缩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有关的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近来对冠心病的治疗方面正向着缩小残余狭窄的方向努力,也验证了该观点的准确性。最近,他致力于冠心病病人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方面的研究,他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的研究阐述了假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正常的机制,并被邀在华盛顿召开的第一届心脏病大会上做专题讲座。是目前在国际心血管界成就最卓著的华人。
泌尿科:王国民, 男, 1945年5月出生,浙江奉化人。196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系。现任复旦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中山医院教授、副院长,外科教研室和泌尿外科副主任。1993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于1991年3月~1993年4月由卫生部派遣赴北非摩洛哥工作,任中国医疗队队长。1997年6月~1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中心和琼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中心进修。现为美国泌尿外科学会会员、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三本全国医学专业期刊的编委、特邀编委。
从事外科学和泌尿外科专业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尤其对泌尿系感染、结石、梗阻、肿瘤和男科疾病的诊治有诸多研究,近几年致力于高新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开拓和研究,在腹腔镜、激光、记忆合金支架、高能聚焦超声等新技术应用方面获得优良成绩,为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作出了贡献。在国内率先开展经后腹腔进路施行肾囊肿切除,达200例以上。在国内最早开展半导体激光组织间质内治疗前列腺增生,应用记忆合金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道梗阻。在国内较早研究和应用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肿瘤,利用"FEP-BY01型高能超声体外聚焦热疗机"治疗癌症患者100余例、300余例次,无1例并发症,获得优良的疗效。有国家卫生部、上海市科研课题7项,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2名。共发表论文、著作、教材和科普60余篇。曾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多项科技进步奖,又曾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育才奖等。

老王童 发表于 2014-4-22 19:11:08

周一陆玮其 胡洁 张勇 向作林 朱同玉佘为民全天下午王葆青 周宇红
周二刘天舒 王健 下午崔越宏
周三刘天舒 陆维琦 周京敏 佘为民 朱隽 下午胡洁 王成刚 罗文杰
周四周京敏 佘为民 胡洁 崔越宏 下午江颖 曾昭冲
周五周宇红

老王童 发表于 2014-4-22 19:19:52

王葆青周三上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中山医院的部分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