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mm569670 发表于 2012-5-9 22:42:14

厉害了!南安走出一个“嫦娥奔月”的幕后科学家,昨日他回乡来……

      海丝商报(ID:haisishangbao)由福建日报与南安市委、市政府联合创办,是中国首家以“海丝”命名的报纸。我们立足海丝起点,传递政经资讯,讲述南安故事,服务五洲乡亲。哇!!!今天商妹儿要给大家介绍的人物特!厉!害!相信大家看完也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哇”!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名科学家在“嫦娥”系列绕月探测工程中任VLBI测轨分系统的总指挥他的团队为“嫦娥奔月”顺利"变道"和"刹车"做精确测定轨道最关键的他是咱们南安人他叫洪晓瑜↓↓↓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Me3MbQum32ibdVXUla0j3rEyaicy26CaYOHoBEcmImxEB1gZFZuUEOhQJicib3pEciaARzFibQg55UNdTpoP1DCiaTgQ/0?wx_fmt=jpeg人物简介  洪晓瑜 南安市蓬华镇大演村人。1961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主任,探月工程测控系统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测轨分系统总指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圆满地完成了嫦娥一、二、三号VLBI测轨任务,将继续承担嫦娥四、五号的VLBI测轨任务。
  “人在外地便会时常想念老家的亲人和朋友,最近刚好给自己放一个假,就回来看看。”
      昨日,洪晓瑜返乡探亲,本报记者采访了我国“嫦娥”奔月的幕后科学家。
         从小洪晓瑜就爱好观察天象,当时父亲给他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他对里面的天文知识就很感兴趣。
  记者电话采访了洪晓瑜的母亲洪婉如,谈起儿子,洪婉如语气中充满自豪。“他少年时就表露出对星空的向往和探索的欲望。记得有一次,当时他还在读初中,看到流星划过天空,大半夜和他的物理老师探讨流星发光的原理。”
  “我喜欢天文工作,它让我了解宇宙的形成和人类的发展,深深感受到正是科学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洪晓瑜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sMe3MbQum32ibdVXUla0j3rEyaicy26CaYROxQJiaERLibsiaEhX4PicnufWLkmRqeqR2QpbagS08ziaoHsLImict0D78Q/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Ljib4So7yuWgIVHtxUiaLia2BrtY0JdZrUtZ2KrjxAZ8TKJl0sg0hWe9XXqojrEEHkYxtKZ5X8NThGq9B3Qo4zANg/640?wx_fmt=png种过地犁过田学过木工这位科学家很接地气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Ljib4So7yuWgIVHtxUiaLia2BrtY0JdZrUtsF1Onz9ibbdA8EJDI9w3DV71wupyhLop7SHyZAicE5WiazrmC7mjXhGxg/640?wx_fmt=png
      “我的童年是在蓬华大演村度过的。”洪晓瑜告诉记者,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大演村就读,高中才到诗山联星中学念书。1976年高中毕业,当时高考还没恢复,他又回到大演村来,跟大伙一起种地、犁田、插秧,还学做木工,但这期间他从没忘记过学习。
  “高中毕业后,洪晓瑜做了一段时间木工。他当时每天都在勤快地练习,手指磨出水泡来也不休息,一心想怎么做好。现在老家还留着他当年做的木架子、雕刻的木头花。我觉得他是一个无论做什么,认定了就不回头,喜欢钻研,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人。”大演村老人协会会长洪安份告诉记者。
      说话间,洪晓瑜拿出了当年他雕刻的木架子。记者看到上面雕刻的是一头麒麟,栩栩如生,有模有样的。“要不是高考恢复,可能我现在就是一名出色的木工了。”洪晓瑜乐呵呵地说。
  洪安份表示,洪晓瑜是个很念旧的人,从来不摆科学家的架子,以前每次回到家乡,他都会到亲戚朋友家串门聊天,和乡亲们闲谈。常有附近人家带着正在就学的孩子上门来找他,让他讲讲在外的人生经历,分享一些学习上的经验,谈谈天文学和航天方面的科学知识,他都很乐意,他讲得生动通俗,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对老家以外乃至地球之外更广阔的天地充满无限向往。
      恢复高考后,洪晓瑜于1978年顺利考入厦大物理系,1987年起进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文物理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1990年起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攻读博士,获得学位并留该台工作,2007年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jib4So7yuWjHdD2cB6FcZUySYkEX7xSSictmL5pK7Nibm2qsToMMibRS7ic4gibKsDK8yola5GfuYEgIahQC9rPUuXw/640?wx_fmt=jpeg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Me3MbQum32ibdVXUla0j3rEyaicy26CaYJdr8jM0ckuAf6mGnHzet8lo5dNIMZHECHs5ZsSCna9nHicmgbdg0QmA/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Ljib4So7yuWgIVHtxUiaLia2BrtY0JdZrUtZ2KrjxAZ8TKJl0sg0hWe9XXqojrEEHkYxtKZ5X8NThGq9B3Qo4zANg/640?wx_fmt=png全球首创的角色转换为“嫦娥奔月”精准定位测轨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Ljib4So7yuWgIVHtxUiaLia2BrtY0JdZrUtsF1Onz9ibbdA8EJDI9w3DV71wupyhLop7SHyZAicE5WiazrmC7mjXhGxg/640?wx_fmt=png
  2004年洪晓瑜担任上海天文台常务副台长时接到一个不同寻常的任务,就是要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改造当时的天文观测VLBI网,完成嫦娥一号绕月工程中一项创新性任务——VLBI精密测轨。
      VLBI原本用于观测百亿光年外的遥远天体,属于天文学基础研究的设备,是“探月”的国家需求使它华丽转身,而将VLBI技术应用于探月工程的实时测轨工作,在嫦娥一号之前,“地球人”都还没尝试过。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经过18天时间飞行最终进入环月轨道。在那次探月任务中,由上海天文台牵头、首次应用了为卫星做测轨工作的VLBI技术,与中国国家航天测控网一起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精密测、定轨任务。这也是该项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应用于探月工程的实时测轨工作。
  在嫦娥二号工程中,VLBI系统同样需要攻坚克难。因为嫦娥二号卫星的奔月轨道不同于一号星,不再有绕地球多圈的调相轨道,而是发射后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这将大大缩短飞抵月球的时间。
      洪晓瑜回忆道,“嫦娥二号”发射升空期间,上海天文台VLBI数据处理和指挥中心内很多科研人员都与他一样坚守在操作台。40多名科研人员分两班倒,日夜守候观测,不断提供轨道数据,确保卫星始终处于航行正轨。
      “这些年能用我的天文知识,服务于‘嫦娥’系列航天工程,为国家作贡献,我感到特别荣幸!”当记者请他向家乡的青少年介绍自己在人生和事业上的成功经验时,洪晓瑜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只要自己喜欢,不懈努力,就能对人类作出贡献。” http://sns.d1v1.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807/19/080111yt271dzd11z1eq22.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厉害了!南安走出一个“嫦娥奔月”的幕后科学家,昨日他回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