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集体领导体制 “入常”需跨两个政治台阶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的近著《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上市一周,便已销出1万多册。封面上“国内外首部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机制的专著”的字样,迅速吸引了网友的目光。 “在一个十几亿人口、56个民族、30多个省级行政区、2800多个县区的超级社会,良好高效治理尤为关键。”胡鞍钢指出,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以其优异的实践证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他将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归纳为五大机制:集体分工协作机制、集体交接班机制、集体学习机制、集体调研机制和集体决策机制。 集体接班人的产生是典型的“台阶式” 胡鞍钢表示,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集体领导人或集体接班人的产生,既不是“空降式”,也不是“火箭式”,而是典型的“台阶式”。 第一个台阶是担任党的省区市委书记,在治理国家前先接受治省的锻炼和考验。截止2012年底,世界上人口上亿的国家有11个,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若以人口数达到6000万作为大国标准,那么中国至少有8个省的人口达到或几乎达6000万。 “治理这些省相当于治理一个国家。” 胡鞍钢介绍说,据统计,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有6人担任过省委书记、直辖市市委书记;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有8人担任过省委书记、直辖市市委书记。 “这一台阶是他们成为领导人所需信息、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加速积累期’。” 胡鞍钢在书中指出。 第二个台阶是担任党的领导集体成员的主要助手,也是“集体交接班”的过渡期。在这一政治台阶上,他们已经进入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主要助手。即使那些仍担任省区市委书记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分享中央领导集体是如何作出重大决策的。 “习近平、李克强进入常委会前没有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但是他们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担任主要助手,因而能为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承担更重要角色做好准备。”胡鞍钢补充说。 通常情况下,只有走完这两个台阶后,才能正式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为领导集体核心成员之一。 集体决策体系分为“外脑”和“内脑” 党和国家的决策体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就好比人的大脑在整个人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样。决策体系就是国家的“智慧中枢”、“信息中枢”,决策的科学性直接取决于决策体系这个“大脑”的智慧程度。 胡鞍钢将我国的决策体系分为“外脑”和“内脑”:“外脑”由人民群众、国内外智库(以国内智库为主)和地方四套班子组成,内脑则是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为核心,包括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三大班子。 “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试验场,既是学习的大课堂,也是实践大课堂。作为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一旦完成了比较成功的学习和实践,就会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对世界产生极强的正外部性。” 胡鞍钢指出,随着决策机制的不断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中共中央这一“大脑”也将更加健全、更加理性、更加智慧,让主观更加符合客观,理论更加符合实际,政策更加符合民意,使得及时纠正小的失误、避免大的失误成为可能,也成为现实。 制度自信应源于理性解读中国政治 “千万别让中国的创新由外国人来总结,然后我们再学习外国人总结的中国。实际上我已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了。”谈起这部书的创作历程,胡鞍钢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到,中国学者的研究完全可以源于中国又高于中国,然后进一步指导中国。 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的底气来源于哪里?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举行的中国制度书系出版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贺耀敏认为,应来源于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自觉和客观认知,而不能靠空喊口号。 “要用中国的视角看中国的决策,既要看到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要讲透中国体制的优势,如果认识不清,会导致一些好的发展项目‘自废武功’。”著名学者王绍光说。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姜鲁鸣教授表示,当前摆在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用中国的话语权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的情况下,《中国集体领导体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建设,给出了一个学术版的解读。(记者申亚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