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拼多多的出现是为低端产能和流通商家改变了获客方式,依托微信场景深耕社交关系链。实际上,它的拼团、砍价模式早在团购时代就已经流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文 / 三江口刀爷 编辑 / 小荼
7月26日,拼多多在纳斯达克正式上市交易,股票代码为PDD。上市首日收盘上涨超40%,创始人黄峥身家达到140亿美元超过刘强东,“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再一次得到验证。
这就像,追求高周转的碧桂园,经常发生楼塌人亡事件,但不妨碍它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而追求精工细作的房地产公司,规模反而小的多。
让我们难过的是,在中国全年人均GDP达到8836美元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业,竟然有拼多多这样的公司上市,彻底扯下了中国经济最后一块遮羞布,反应出经济质量真实的一面。提醒我们,中国还存在数量惊人的低收入群体和低消费群体。
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中,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量达到3.44亿人。同期,拼多多平台活跃商户数量超过170万家。你无法想象进入中产队列的人会去拼多多上购物。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均GDP8836美元背后的结构性矛盾。按照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提供的2016年的国家统计局数据,中等收入人均可支配的收入为20924元,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529元和12899元,折合成美元在900美元至2000美元之间。拼多多大部分用户覆盖的是这个收入阶层的人。 那么,针对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市场,拼多多对中国经济而言有什么价值?我们不仅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抛开社交、电商这些时髦的花里胡哨的新词,我们先来看拼多多的本质是什么。它不过是披着电商的皮,骨子里是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于各个小县城的集贸小商品市场,在现在很多小县城和乡镇的集市上依然流行。 近几年,北京市政府这样的一线城市一直在清理的天蓝尾货、木樨地批发市场、大红门批发市场、动物园批发市场这样的小商品市场。目前,它们被分流到周边的河北、天津等县市。这些低端的商品流通市场,它们对接的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方政府“腾笼换鸟”清理掉的落后产能。 从整个供应链角度看,在原材料、生产、流通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线下的小商品市场和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平台,都无法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因为它的客群特征决定了,商家一定要靠低价跑量求生。
你不能指望拼多多的商户去给到它们的生产端很高的利润,从而反向推动生产端在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并且,这些低端产能厂家即便有钱,也不见得愿意去提升产品的质量。它们是在自身能力满足不了消费升级的趋势,不得不在低端市场里找食吃的人,存在天然的能力缺陷。
拼多多的出现是为低端产能和流通商家改变了获客方式,依托微信场景深耕社交关系链。实际上,它的拼团、砍价模式早在团购时代就已经流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拼多多能够起来,与它创始人的谷歌背景和资本的加持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个赛道里,资本方和资源方更愿意加持优质的赛马。
拼多多不代表中国存在消费降低的现象,它对应的是原来社会里无法跟上消费升级趋势的客群、商家和厂家。用消费分级来概括这个现象更为准确。 我们不能否认拼多多对应的低端消费市场的真实存在,但是,我们也不认为拼多多能够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帮助,也就是它的社会价值存疑。 这就相当于,如果你承认拼多多的社会价值,也就不得不承认集贸小商品市场的价值,那么,这就需要反思地方政府“腾笼换鸟”和清理整顿背后的逻辑正确与否。 拼多多在媒体和资本市场的热闹与它天然的社交属性有关,与微博、微信沾边的商业模式天然比较热闹。但是就社会价值而言,只有天猫、京东才能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它们的成功会推动中国消费升级,进而反向推动整个供应链的升级。 中国政府推动消费升级的决心和政策是建立在庞大的中产阶级形成的基础上的,在天猫、京东锁住了主航道的竞争优势后,拼多多往上走将会触及天花板。政策资源只会加持更优质的平台。 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时,给出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判断,“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家统计局给出的保守测算数字是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 并且,随着拼多多客群个人收入的增长,它们会更倾向于品质消费。这就像当年小米起步的客群一样,以低价起步,但是当他们收入增长后,会选择更有品牌调性的产品,小米不得不摆脱低价形象,追求品牌溢价,但实际很难。 至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所说的消费公平更是一个伪命题,在电商如此发达的年代,中国消费者早就不存在消费公平这一说。而就拼多多卖的货而言,对于买家来说,在品质上也不见得就是公平的。 所以,拼多多的成功是创始人、资本和美国资本市场的胜利,并不是中国经济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