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V1网社区 @开门芝麻网 吃饭赚钱 睡觉赚钱 做梦赚钱 http://sns.d1v1.com & http://www.KaiMenZhiMa.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36|回复: 0

“父子三庄寨”的相关介绍《父子三庄寨 书写三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 06: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开门芝麻网
连劲智播AI智能自动播实景无人直播(APP免费注册下载)http://kaimenzh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
【附件1
“父子三庄寨”的相关介绍
《父子三庄寨 书写三传奇》
    作为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永泰庄寨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也是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
    在永泰,有为数不少相邻坐落的庄寨,其实源出同一家族。寨堡的兴建、绵延、衰败,都与家族命运相关。每个庄寨的故事虽都能独立成章,但彼此之间又由亲情血缘相互勾连。品读它们,就如同品读一部在漫长岁月中写就的家族小说。
    本期《寨·见》永泰庄寨系列报道,悦悦将带您走进位于永泰高山之中的谷贻堂、绍安庄和积善堂,翻开青山中的岁月之书。
谷贻堂——富得真正“流油”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1860年,是清咸丰十年。在这一年,举世瞩目的圆明园被毁,中国加速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东南一隅,重山之中,黄氏家族运转的齿轮此时并未受到影响。霞拔乡的黄孟钢,尊崇程朱理学,笃信风水命理。在东洋及同安等地坐拥大量良田的他,在锦安村选中一块厝地,同年开建谷贻堂。
    这座大宅土木结构,筑在半山。正座七开间,两边双过水,双间横厝,下有书院、下座回照。至今,谷贻堂的主体建筑仍基本保存完好,占地面积1727平方米,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后来,乡里人也称它为长万(自然村村名)旧厝。
     长万旧厝坐落地风景秀美,青瓦卷檐掩映绿树丛中。初春自溪边往高处眺望这座大宅,悠长石径自溪边逶迤而上,屋厝的背景是青山如黛,前景是李花如烟似雾,情景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但谷贻堂最富传奇之处在于它的风水传说。永泰庄寨有一大特点就是对建筑风水的极致讲究。其风水坐落,风水环境的营造,以及构造细节中,风水补救措施都运用到了极致。专家认为,中国两大民建风水流派是赣派和闽派,而永泰可以作为闽派风水考究的中心。
     谷贻堂看来恰是赣、闽两个风水流派的结合产物。据传,当年黄孟钢认识了一名常在嵩口(明清时期永泰的重要渡口和集市所在地)行走的江西赣州地理先生,“花了大本钱”,学得“赣州真风水术”。而他自己起的屋厝,全由自己择址,自己布置风水构造。
     话说谷贻堂所在的厝地,在黄孟钢看来,虽然水绕山环是块吉穴,但门前陡立,深十多丈。他忧心“溪水不上堂,财气不旺。”于是,在他布局下谷贻堂与正门中开的普通四合院式民居迥然不同:正门并不与大厅相对,而是朝向西北,门外砌条183级石阶,通向溪边,寓意引水入宅。厝内与厅相对是一横屋围墙(回照),厅两边书院廊架木梯,廊边镶木板,为水车拖箱状。下第二埕高约丈余,中无台阶,但两旁却架有木梯。黄孟钢意在将屋宇化成水车,木梯化成水车轮。人从木梯上行走,咚咚作响似水车车轮转动,抽水不止,财源不竭。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谷贻堂确实没有辜负主人一番“风水”的用心。黄家的富庶四乡皆知。老人言,孟钢每年田租能收四千担稻谷,家中囤的山茶油能装满二三十个油楻(木制容器)。有俚语说“上和(长万附近的村落)出水流,到此变成油”。还有人说黄家的茶油多得可以用来带动水车臼米,正如那句形容——富得流油。
    在清末,“富得流油”对于一户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在谷贻堂延续多年的建造中,大厅厅屏墙壁,枋木窗格,无不镶嵌精美的花草木雕;屋脊、女儿墙,无处不是泥塑彩绘,人物栩然。据说,这样精工细造延续多年,直到工匠雕无可雕,绘无可绘,方才停工。
    风水对一座寨堡的影响其实无法考证,但其主人推崇的哲理和信念却毫无疑问会鞭策和激励子孙。黄孟钢虽是发家于农田和乡村生意,但他十分重视教育,培养出的四个儿子都是秀才,其中一个儿子尤其聪慧过人,13岁就会记账管家,能将算盘顶在头上“盲打”。这个儿子后来建起了积善堂,这是后话。
    谷贻堂的大门别具匠心,木栅栏构成的大门,推开两扇门,左右各是一个“才(财)”字,合上门则成为一个“本”字,意寓“开门迎财,关门见本”。谷贻堂后人表示,这是老祖宗叫子孙要记得:本分做人,生财有道。
绍安庄:“福建的布达拉宫”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距离谷贻堂不远的东洋周坑村,黄孟钢为长子黄学书另择了一块“风水宝地”。黄学书耗时十数年,建起了绍安庄。绍安庄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计有房间108间。是座比谷贻堂更大的庄寨。
     “富二代”起厝,人们必定认为绍安庄建得轻而易举。但事实上,1890年绍安庄起建时,黄学书已然五十岁,届知天命之年。而父亲对这个长子,似乎寄望更大,要求严苛。虽有资助,可建寨的资金还是相当拮据。还有传说绍安庄在建时因为钱银不足,一度要停工。愁困的黄学书指天发愿,绍安庄顺利建成时,他与子孙一定要铭记这段艰苦日子。因此,至今绍安庄内有一个自家的特殊传统,那就是在大年初一、十五,厝内各房都煮食地瓜米,以此忆苦思甜,提醒各人不能铺张度日。
     绍安庄断断续续建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完工,仅高5米的墙基就前后垒砌了十年。如果建筑有“性格”,那绍安庄就是那位人到中年的主人稳重、周全性格的投射。它根基深厚、体积庞大,整体风格简朴端庄。比起谷贻庄无处不是的雕梁画栋,绍安庄几乎可以算“素颜”。
&#65532;
     但绍安庄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庄内东南及西北角各建有一座三层高的碉楼,各司其职,分别瞭望庄寨外围两个方向。碉楼是四坡攒尖的屋顶,屋顶下有圆木檩条平铺,其上覆土,最厚处土层厚达一米有余,土上再盖瓦。如今进庄参观的客人,大多不明白这土层的玄机。费心费力把土叠在屋顶上是为何用?其实,这是碉楼在对应火攻,或应对火患时的“消防设施”,土可以用来灭火,或者用来隔火。
     绍安庄的周全、自成体系还另有例证。平时,绍安庄的日常取水处在庄外。而在东南一侧的碉楼中,在地下一层另挖有一口月牙似的水井,以确保寨堡遭土匪围攻时寨内众人仍有水源可用。
     由于依山而建,绍安庄还拥有了一个小小的建筑奇观:它前后三进,最高处与最低处落差竟达16.5米。这不仅迥异于建筑在平原上的北方民居,在现有保存完好的南方古民居中,尚未发现落差高度有出其右者。由于三进落差大,绍安庄内光线明亮,从庄门外眺,视野良好。建筑整体也因阶梯式错落,显得颇有布达拉宫式的风情。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jpg
      建造绍安庄的黄学书,显然最终也拥有了一个幸福人生。庄内厅堂至今悬挂一块牌匾,上书“极婺联辉”。这是当时祝寿的常用贺辞,但只有夫妻双方均健康长寿方能被如此祝颂。送匾人的身份也显示黄学书交游甚阔,题写这块匾的秦绶章,是当时清朝二品大员,“钦命兵部左侍郎福建学政”。据家书记载,黄学书,还有一个非家族排行的由皇家赐予的番侯名字叫黄建屏(家族老人称他为番侯公)。而黄学书的子孙历代也多有俊秀和绅贤,单改革开放后一座寨堡中就走出了近百位各类院校的读书人。
积善堂:精雕细琢 任性潇洒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jpg
     1905年,在兄长的寨堡(绍安庄)完工数年之后,黄氏家族又一位“富二代”决心开枝散叶,独立门户。前文曾提到,谷贻堂的建造者黄孟钢四子当中,有一儿子自小聪慧,天资过人。父亲给他取名黄学猷,“猷”有谋略之意。这个孩子在成长中果然显示出非同一般的记数和经营能力。相传他13岁就开始替父亲记账管家,“十八杆算盘顶在头上打得啪啪响”。如今,庄中人仍保留有黄学猷年少时记账的账本,条款明晰,书写利落漂亮。
     黄学猷从父亲那分得千担地租,作为起厝的资金。积善堂的坐落地当然也由黄孟钢亲自挑选。积善堂也在锦安村长万自然村,而从选址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儿子的爱宠和倚重之心,因为积善堂建得离谷贻堂极近,两庄之间步行一刻钟即可到达。
     被称为长万新厝的积善堂,占地1610平方米,建筑面积3117平方米,也是一所庞然大宅。整体建筑呈少有的八角形,其中多有风水讲究。建造者希望以此寓意造型,希望子孙世世代代开基立业,万事亨通,荣华富贵。
     寨墙基础取巨石垒砌,前高约7米,后高约2.5米,两旁高约1.5米,上筑土墙,土墙上开有防匪枪眼。寨墙盆大石头是从厝前锦安溪里一块块抬上来的。据称,为了建筑积善堂的墙基,当时上下游5公里的石头都被抬尽。单是给从四邻乡村雇来捡取基础垫腹小碎石的女人的工钱,最多时一天就要发掉九只米莱(盛装器具)的稻米。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jpg
      积善堂的木雕繁复精美,据说一班木雕工匠在此整整雕刻三年。它充分体现了永泰当时木雕工艺的精湛水准。镂雕云纹或牡丹花卉的大厅梁架,浮雕松梅吉祥图案的前廊卷棚压条……厝内甚至有对木雕的灯笼,灯笼下缀的流苏也是木雕而成,绘以彩色,线条精细灵动若在飘拂。
      年少当家的黄学猷,心气颇高。从积善堂的大厅结构可见一斑。厅中架有显赫醒目的“四梁扛井”,这个不一般的梁框结构,常人认为必须是官宦大户才可拥有。作为只有秀才身份的黄学猷,在那个年代,难免有“僭越”之嫌。这或许也可以理解为黄学猷有轻蔑阶层身份的任性潇洒。
      八角形制的积善堂曾被寄望能造福子孙世代、荣华富贵。堂上曾有厅屏镂刻《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
       光阴有如长河,百年不过一瞬。积善堂这一部岁月之书,繁花似锦,如今读来还是令人唏嘘。
(请参阅专家对小镇所在古庄寨的点评——
附件2,《永泰庄寨-梦回千年的耕读诗意家园——安家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永泰庄寨保护与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附件3,《永泰庄寨-中国传统乡村文明最后的证据——王耀平(北京青年报资深记者)》)


【附件2

永泰庄寨—— 梦回千年的耕读诗意家园

2017-05-30          安家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永泰庄寨保护与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永泰庄寨不仅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也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更是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6.jpg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8.jpg
云山苍苍,樟水泱泱。我第一次到永泰时,即被其秀美、山环水抱景色所迷倒。遗憾的是我每次来永泰都行色匆匆,有很多景色我还无暇欣赏,但是已经满足了,青山绿水间,我已看到最美的景物之一——庄寨,雄壮威武、精致精美,多建于明清时期,古韵幽幽;黛瓦排鳞,鸱吻临空,厚墙围合,火墙隔阻,四梁扛井,画角飞檐,巍巍庄寨耸山间,力抗匪徒佑一方。众多庄寨镶嵌在森林边、溪岸旁和山岭上,韵律优雅和谐,气象俊美大方。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0.jpg永泰徐晓红摄

庄寨是历史形成的极富闽中山区特色的民居,防御与居住并重。寨立天地间,乃天人合一之巨构。体量庞大的堡垒,内有内隐通道(又叫跑马道)贯穿全寨,斗形观察窗、射击孔、铳楼这些防御性措施,让我们看到以往纯军事设施才有的设计,使永泰庄寨有别于江南民居之小桥流水、曲折回栏之娇柔,也有别于福建土楼聚族居住、生土高筑的单一,强大的防御功能使永泰具有威风霸气之特色。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2.jpg
永泰林友光摄

一走入庄寨内部,中庭护厝的四合院布局与中国传统民居无二,它是中国传统宗族社会居住典型结构,又具有温馨的家居氛围,院落处处,楼阁重重,书斋处一隅,绣楼耸花池,是中国儒家社会耕读传家传统的生动载体。
本人是从事文物考古事业,在长期考古考证过程中,深深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所感动、而陶醉、而自豪。有幸来到永泰,同样被这片土地出现的这么多宝石般的庄寨所吸引、感到震惊和感叹。据载,永泰庄寨始建于唐,明清持续发展,晚清几乎遍及各村镇。庄寨历史上总量超2000座,大部分已遭损毁,全县现存的较好的庄寨有152座。其中多数庄寨起建于清初、清中叶乃至晚清整个过程,不管是鼎盛的康雍乾时期,还是内外交困的道光咸丰年代,直至晚清风雨飘摇的同治光绪十九世纪末期,永泰庄寨如同雨后春笋般成长贯穿于清朝整个历史,体现了永泰人勇敢坚韧的开创精神,一往无前的开放态度,耕读传家的传统力量。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4.jpg


“月桂无根种出诗书甲第,黄金有脚行来勤俭人家”,从庄寨丰富风雅的诗文楹联可见,永泰人有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功名观、财富观乃至人生观,永泰前人是有如此智慧条件来建造这样巨大家园堡垒的,特别是流贯蜿蜒县域的大樟溪更是创造财富的黄金水道,历史上多少竹木、茶油等特产就是通过大樟溪运往福州乃至海外,创造了财富,奠定了建庄立寨的基础。今天矗立于四府五县交界处的商贸重镇嵩口,也是靠商贸流通力量建立起的庄寨古厝等“豪宅”处处,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嵩口与大樟溪作为商贸通道要津功能已不复存在,但曾经天后宫与古码头旁,船桅林立、千帆竞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财富累积曾达到何种程度与高度,多已走入历史。庄寨作证、青山无言,历史的辉煌给今天留下诸多文化与经济的课题,留下创业与财富的迷团传说,留待下一代特别是你们中学生去发掘、去研究、去总结、去光大。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6.jpg
北京王勉摄

在今天乡间古厝古宅仍有壁画遗存,内容涉及伊斯兰航海内容;梧桐庆丰庄还有中日民间通婚故事,日本女子漂洋过海来当中国“压寨夫人”,说明了永泰山中古寨并不是封闭落后的陈旧家园,而是开放进取和包容发展的平台,在今天中央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核心区的新发展时期,永泰庄寨这些外联外向的历史,就是作为福建海丝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宝贵资料。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8.jpg
北京王克明摄

树有根、水有源。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自己光辉灿烂历史的民族。同学们,回望永泰青山绿水间,一座座庄寨古厝,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建筑文化、武术文化、科举文化、农耕文化、女绅文化、海丝文化、家风家训、楹联文化……打开这本厚厚的“书册”,你们可以读到课本之外许多历久弥新的“接地气”知识,那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永泰人所来由自的传统本源。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0.jpg
福州徐辰欢摄

就永泰古庄寨文化而言,庄寨就浓缩了永泰作为“中国建筑之乡”建筑精华,承载了“敢于创新、团结和睦、包容并蓄、诚实信用”的“永泰庄寨精神”,如老禄庄十米的大厅,面阔及高度创福建民居之最,夯土为柱的创新手法也为民居之所仅见;庄寨还反映了深厚的宗族文化和强大的家族凝聚力,如霞拔下园一寨八庄,谷贻堂等三庄寨都是父与子、子与孙代代创业的结果,荣寿庄和昇平庄也是祖孙相传的庄寨,昇平庄还洋溢着浓浓的孝文化。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2.jpg北京师雨佳摄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4.jpg
福州郑玉德摄

仰瞻庄寨门楣上的庄名:成厚庄、宁远庄、庆丰庄、仁和庄等等,宽厚儒雅,谦和大气,永泰的这些庄名就是儒家文化和朱子理学的思想体现,爱荆庄等还有对女性地位尊重的女绅文化。当然庄寨主人能做起大生意,有的贸易还延伸至海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做到诚信为本、经营有道,庆丰庄的始建者陈尧榕就是一位诚笃经商,宽厚待人的典型。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6.jpg
福州陈成才摄

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永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成立县历史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有系统分步骤深层次地研究地方历史文化。这次编写的面向中小学生乡土教材就是迈出的很好一步,传统文化的研究、发展、普及就是要从孩子抓起,成为一项后继有人、永续发展的命题。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8.jpg
北京刘世杰摄

“圣人殷今多雨露,诸君何以答昇平”。年青一代要了解传统历史文化、掌握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做到立足传统、扎根现实、面向未来。成功者心本淳厚、惟宁静方能致远。正如“成厚庄”、“宁远庄”这两座著名庄寨名字所包含的深厚意蕴一样,优秀传统给我们源源不断的文化自信与力量。美哉!永泰古庄寨,藏古韵而有大美,重诗书才高门第,借此传统智慧作为给你们年轻一代的寄语,也是我本人作为文化工作者的自勉!谢谢!
(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永泰庄寨保护与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0.jpg
北京李玉祥摄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2.jpg
【附件3
永泰庄寨——中国传统乡村文明最后的证据
2017-05-16  21:39   阅读:1,555    新浪博客  王耀平北京青年报资深记者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4.jpg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6.jpg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8.jpg
有幸追随《北青报》青睐人文之旅,参观福建永泰的庄寨。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对老王来说,震撼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感受是沉重。第一天参观了长庆镇的中埔寨。细雨朦朦、天色阴沉;苔痕上阶、霉斑遮墙;残垣颓壁、木朽楼塌;楹联模糊、花板残缺;杂草丛生、人去屋空。完全是破败荒凉的景象,参观了几个庄寨都有这种感受。不难想象,这些庄寨是精心创造的建筑精品,有过辉煌的历史,承载着中华乡村文明。遗憾的是它被废弃了,被糟蹋了,在乎它的人不多,它在不幸中煎熬……这就是老王沉重的感受。
沉重之外是一种庆幸,经历了清末民国的兵荒马乱,经历了“文革的破四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开发建设”,浩劫之后,一部分永泰庄寨顽强地挺了过来,没有彻底消失。更可贵的是,永泰地区站起一群以张培奋先生为首的“永泰庄寨”的保护神,他们不遗余力地宣传、传承永泰的庄寨文化、保护古庄寨,为中国的乡村文化遗产鞠躬尽瘁,我们应当向他们致敬!
六年来,蜗行中国大地20万公里,北到漠河北极村,南到天涯海角,西到红其拉甫,东到图们江口……从未刻意关注过古村落,走马观花,一掠而过。浙江的乌镇、龙井村、松阳界首村,安徽黄山的西溪南镇,云南腾冲的和顺古镇、茶马古道的起点易武镇、丽江古镇、楚雄的彝族古城、白族的大理古城,江西安义罗田古村、上饶的千年石塘古镇,福建莆田的澳柄古村、德化畲族的大溪村、尤溪的古城堡,贵州布依族的黄猫哨寨,重庆龚滩古镇,河北蔚县的暖泉古镇,北京的爨底 下、古北口……等等等等,所见之多无以赘述。除了破败之外,充斥我们视野的大多是经过粉饰的伪文化、伪历史、伪繁荣,以及高额的收费。看了糟心,不如不看。
此次福建永泰之行,沉下心来,认真参观,确实感到永泰庄寨建筑保留了中国古代南方民居建筑的风貌。永泰庄寨大多建造于清末及民国,是这种民居建设的最成熟期,完全传承了中国千百年来南方民居建造的格局、形制和方法。集堆石、夯土、木构、陶瓦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南方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传统乡村文明最后的证据。不仅是建筑学,同时也具有史学、社会学等等诸多人文学科的研究价值。
首先,永泰庄寨民居见证了汉民族从中原向南方迁徙的历史。远在1700年以前,西晋东晋时期,经“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之乱”导致中原汉民族“衣冠南渡”,避乱过长江到达永泰及福建内地。又经唐代、宋代,直至明清,避乱南迁始终没有停止。
其次,汉民族的南迁,也是汉族文化南迁的过程,永泰庄寨中充满了儒学思想就是佐证。
第三,不难想象,永泰庄寨以族亲为纽带的集体生活、生产方式(五代同堂),是与单独农户的小农经济共同支撑农业生产。由此产生以族长(乡绅制度)为首的社会行政管理模式(包括保甲制度),对社会基层起到协调、稳定的作用。这在交通不便、土匪横行的边远山区至关重要。
第四,因为上述原因,永泰庄寨必然形成自己的“民团”武装。庄寨自然也就具备了防御功能,这种城堡性质的功能(高墙、马道、碉楼、斗形窗、铁皮门),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重要的军事设施。
第五,农业社会以庄寨(或庄寨性质)为核心,形成了官府、周边农民、土地、土匪、商道、私塾教育、乡绅制度等等,这样一个社会结构。这个社会结构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这样的社会结构在永泰庄寨得以充分地体现。
永泰庄寨是一个自给自足,自我防卫,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社会单元。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乡村文明。古有“衣冠南渡”之说,所说无非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文明进入南部的蛮荒之地,并且这种文明延续到民国终结。
一个时代结束了!因为革命,或许是社会的进步,永泰庄寨的社会功能不复存在,留下了无尽的悲哀和思考。当我们今天倡导、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殊不知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我们埋葬!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真伪难辨,我们甚至不相信历史。而在福建永泰,这里尚未被“开发”,毫无矫揉造作的永泰庄寨呈现的是荒凉之美、震撼之美、深邃之美、沉重之美,历史如此这般历史地站在我们面前,绽放出中国传统乡村文明之光。我们对它,不能不深怀敬意,它是历史的见证!
王耀平(2017年5月16日)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50.jpg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52.jpg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54.jpg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56.jpg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58.jpg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60.jpg


父子三庄寨1.docx

1.5 MB, 下载次数: 17

父子三庄寨2.docx

1.19 MB, 下载次数: 18

开门芝麻网
部分内容由网友发布或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QQ/微信76815288,第一时间删除!(开门芝麻网 sns.d1v1.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热线
400-888-xxxx

微信扫一扫,私享最新原创实用干货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1V1网社区 @开门芝麻网 ( 沪ICP备15050032号-2 )

GMT+8, 2024-11-24 23:21 , Processed in 0.13774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www.D1V1.cn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