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桥链 于 2019-3-27 09:55 编辑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金贤敏的研究团队在论文预印本网站arXiv上放了一篇论文,宣称找到了量子密钥分发实际系统中的一项漏洞,可以用于破解“量子加密”,窃听“量子通信”。这事在网上引起了轰动,在国内被称为“量子之父”的潘建伟院士的团队不得不发了一篇文章回应。我不是“量子加密”的专家,不想评论上海交大团队的研究结果和潘建伟的回应中的技术问题。我们只来看看潘建伟的回应中的非技术问题。 潘建伟在回应中说,量子密钥分发的“绝对安全”指的是有严格数学证明的安全性,但是因为实际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的器件并不完全符合理想的数学模型,量子密钥分发逐步走向实用化研究时,会出现一些威胁安全的攻击,这并不表示上述安全性证明有问题。 这大概是一般人首次听到潘建伟说“量子加密”的绝对安全性仅仅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做不到。潘建伟并不只是在做基础研究,也不只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而是已经在实际通信中推广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例如号称建了一条京沪量子通信干线。人们关心的并不是理论上的证明,而是实际上的应用。而此前潘建伟一直吹嘘量子加密不可破解,何曾说过那只是理论上可能?人们还以为他实际上已经做到了呢。把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性吹嘘成已经实现的技术,这是江湖骗子最爱干的,也是潘建伟乐此不疲的——他以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把一个美国物理学家提出的科学幻想(在地球上看到木星轨道上的汽车车牌),吹嘘成他们已经实现的技术(参见方舟子《潘建伟是骗子的严密证明》)。 现在潘建伟的牛皮被证明吹破了,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京沪量子通信干线怎么办?当初潘建伟申请建该干线时,是不是也是吹嘘它绝对安全的?如果吹嘘过了,现在漏洞被发现了,潘建伟要不要承担责任?潘建伟说他有办法堵这个漏洞,那么已建成的有漏洞的京沪干线怎么办?要全盘改建升级设备了?这升级费用由谁承担?以后被发现新的漏洞,是不是还得继续升级设备?有人替潘建伟洗白说:“寻找物理系统上的漏洞,是量子加密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像微软视窗系统一样,总是不断会被人找出新漏洞,然后系统不断更新补丁堵上这些漏洞,任何一个系统都必须不断经历这种‘挑刺’过程。”这真是越洗越黑。微软什么时候吹嘘过它的视窗系统绝对安全,没有漏洞了? 潘建伟似乎对别人找漏洞很不满,在回应里给扣了一个“对我国的科学研究和自主创新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帽子,又做清高状说:“国内很多关心量子保密通信发展的领导和同事都纷纷转来此文询问我们的看法。事实上,我们以往也多次收到量子保密通信安全性的类似询问,但一直未做出答复。这是因为学术界有一个通行的原则:只对经过同行评审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评价。” 看来潘建伟不仅要当“量子之父”,还要当“学术界之父”,自己给学术界立了个原则,还说那是学术界通行的。按照潘建伟立的原则,2006年世界数学大会就不应该把菲尔兹奖颁发给俄国数学家佩雷尔曼,因为他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也是放在预印本网站上的,并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现在很多研究人员抢先把论文放到预印本网站上,不就是为了得到同行的评价吗?按照潘建伟定的学术界原则,这么多研究人员都是在做无用功吗? 在经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确是发表学术成果的规范渠道,那样的论文才比较可信。但是潘建伟却把这个惯例当成了只答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质疑,对其他渠道的质疑一概不予理睬,连领导、同事的询问也可以不做出答复。潘建伟在学术会议上做过报告吧?报告之后有听众提出疑问的话,潘建伟是不是也要搬出他自创的学术界原则拒绝给予回应?找借口拒绝回答质疑,也是学术骗子和骗子帮凶、帮闲们的惯用伎俩,当初分子生物学家们在网上质疑韩春雨的“基因编辑新技术”时,韩春雨和吹捧韩春雨的《知识分子》不就是以这个借口无视网上质疑的吗?并不是所有的学术质疑、揭假都会闹到学术期刊上的,愿意揽这种烂事的学术期刊其实不多,难道学术骗子们就可以一直招摇下去? 如果潘建伟真的这么看重学术期刊,把学术期刊当成学术交流的唯一渠道,那么他也应该只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他的研究结果,为什么却老是在大众媒体上吹嘘自己的研究结果呢?就在这篇发在网上的答复中,他还在自吹自擂:“中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实用化量子保密通信的研究和应用上创造了多个世界记录,无可争议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只许他利用各种渠道吹嘘自己,不许别人质疑,这样的好事,不知是不是也有严格数学证明?这种好事才是“无可争议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原创:方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