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了中国进步的号角,四十年风雨兼程飞扬起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无论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还是“滴水穿石的韧劲”,每一位改革者在时代的滚滚热潮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出身温州农家,初中毕业投身创业,凭着勤勉奋进、事必躬亲的创业态度,积极开拓、诚信规范的经营理念,和长兄南存辉缔造了“正泰神话”。他就是厦门大学EMBA2007级校友、上海市总商会副会长、松江区工商联主席、上海市浙江商会执行副会长、正泰电气创始人、寰泰能源首席顾问南存飞。 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四十风云终看淡,一路坎坷一路歌。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站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上,回望来时的路,让人心生感慨。
四十年风云际会,四十年春华秋实,从创业者,到下一代创业的呵护者,我身在其中,也深受其益。
松江工业区与正泰集团公司投资协议签约仪式 早年投身创业的正泰集团,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工业电器龙头企业和新能源领军企业。年销售额达600亿元,员工3万余名,产品畅销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综合实力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茅,旗下的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系国内低压电器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也是上海A股首家以低压电器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我的长子南逸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创办寰泰能源,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专注于绿色能源投资、开发、建设和运维。公司已相继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开拓业务,以及在中国的香港特区、内蒙古、辽宁、浙江、江苏、河南等地设立了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去年并网发电50MW,今年预计累计并网发电450MW。由寰泰能源投资建设的哈萨克斯坦100MW光伏电站被列入“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清单”。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有力引导、支持和鼓励。 穷则思变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非常差,房子连木梁都没有,都是竹排搭成,一来台风,家里就淹水,一家人就都坐在床上不下地,要是雨势再大些,便连床都淹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母亲打着伞,我们在床上睡觉。由于一次父亲在村里干活的时候被水泵砸伤了脚,不能再下地,家里的条件更是雪上加霜。长兄南存辉十一二岁就开始补鞋赚钱补贴家用,母亲为了多赚些钱,做的是村里工厂最重最累的活儿。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几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载入宪法、对外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农村到城市,从集体到个人,改革大潮风起云涌。
1983年夏天,那一年我13岁,第一次只身从乐清前往宁波买胶木件,坐了十几个小时汽车到达宁波南站。第二天到胶木厂买了材料拉到宁波东站托运,自己乘次日的汽车回乐清。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天气很热,觉都睡不着的,让我实尝创业的艰辛。
1984年,家乡温州柳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许多生产低压电器的作坊。长兄和朋友合伙,在这股创业的浪潮中办起了“求精开关厂”。此时,我自营电器门店已有十几万元资金积累,根据发展需要,我加盟了“求精”,成为这家以“精益求精”为理念的企业主要经营者之一。 哈萨克总理接见寰泰能源 那时候的柳市,低压电器市场发展很快,但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生产伪劣产品的人也不少。因此,柳市低压电器一度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那几年,有关部门对柳市低压电器市场进行了3次拉网式的清理整顿。由于对产品质量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求精开关厂每次都因产品质量过硬而受到褒奖。优质产品赢得了信誉,占领了市场,“求精”产品在全国畅销,1991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也使原始股东完成了最初的资金积累。 变则思富
1991年下半年,求精开关厂一分为二,我们成立了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充分利用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发展壮大企业实力。
当时,社会上一度弥漫着“计划与市场”“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改革开放徘徊不前。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随后,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修改或废止。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起基本框架。民营企业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顺势而为,正泰正式走上了“科技兴业,质量创牌”之路。正泰投资建标准化厂房,吸引八方人才,提高产品品质,扩大销售渠道。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正泰以资产为纽带,以产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纵合横联”。1994年2月,正泰集团正式成立,成为国内低压电器行业第一家企业集团,走上集团化经营之路。
1998年,在国家强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股权多元化的政策引导下,我们走出了家庭经营的模式,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开始了股份制改造,企业管理逐步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型。同时利用股权利器,吸引了大批技术人才,参与开发新产品,企业技术实现了由“跟随型”到“领先型”的转变。
此后,正泰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到2003年,我所在的正泰集团,已是一家总资产20亿元,年产值达80亿元,年创利税6亿元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然而,面对入世后的激烈竞争,民族工业面临被吞食和鲸吞的危险,正泰如何突出重围,如何才能在巩固低压电器市场地位的同时,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成为我们亟待破解的难题。
同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主动融入长三角,打造国际化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我们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接轨长三角的行动。我们投资35亿元,在松江建造一座占地1500亩的大型产业基地,进军中上游输变电设备,这个项目被列入上海市20家重大产业升级项目。
我们从零开始,先后引进一批教授级高工、博士等专家和高级技术人才,力主从高起点开发高压电气产品。我们自主研发的多项产品荣列“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上海市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专项”,并填补了国内空白;正泰电气也被评为“国家级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我们高度重视市场开拓,在2005年上海工博会上,我们与国际巨鳄同台竞技,展厅面积达1200㎡,初次亮相的正泰尽显“电气豪门”风采,大气现代的展厅设计、系列化的高新技术产品使得正泰展馆独树一帜,吸引了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造访人次达5000余人。我们通过构建400多人的项目经理团队,以及200多人的国际营销团队,使公司的销售收入从最初的12亿元到2012年的41亿元,成为国内进出口排名前列的输配电企业。
质量是立企之本,我们确定了“以质量求生存,以名牌闯市场”的战略目标,花大力气狠抓质量管理工作,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01\14001,OSHAS18001等质量认证,并在2012年成功获得“上海市质量管理奖”,高品质熔铸了企业发展的“生命支点”。
如今,位于松江的正泰电气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智能电气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2015年突破100亿元大关,上交税收超过3亿元,位列中国电气工业100强前30位,上海企业100强第79位。
与此同时,2015年下半年,长子南逸提出想做海外能源投资,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东风,及一系列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利好,做一个“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促进对外产能合作、境外市场开拓以及国产装备出口。定位清晰,想法也比较成熟,于是我也调整战略,担任其公司首席顾问,支持孩子创业。
寰泰能源在创办之初,便将秉承“全球布局、稳健经营、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作为企业的发展理念,促进“资金资本、资源资本和人才资本”的深度合作。在项目公司股权激励的基础上,通过拟上市公司股东合伙企业股权转让的方式,推行服务团队股权激励,做到让全体员工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凝心聚力,公司快速发展。
在此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企业通过参与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而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遇;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在合作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中华传统理念在世界上得到更多认同。
富则思源
我们深深体会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泰党组织于1993年7月成立。党组织提出,将“振兴民族工业,争创世界名牌”作为企业理念,在全公司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以提高企业负责人和全体员工的思想境界。我们这些企业创始人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中,逐渐走出了原来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狭隘思想,超越自我,把办好企业作为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不再抱着雇佣的观点来打工,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的主人,积极投入管理和设计开发中;员工消除了打工挣钱的低层次陈旧观念,树立了有利于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整体价值观。党组织给企业带来的是政治上的凝聚力、组织上的保障力、教育上的感召力和纪律上的约束力,党的建设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红色动力”。
致富思源不忘本。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在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政策下逐渐富裕起来,但我们不忘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既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同时也是社会的细胞,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此,我们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回报社会,发起“助老”送温暖、雅安地震援助、西部光彩帮扶等活动。组织松江区政协企业家委员沙龙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区分会捐款,成立“松江区政协委员慈善专项基金”定向资助贫困人群。
老一辈“义利并举”的价值观也影响了下一代。去年年底,长子南逸结婚时,没有大操大办,一切从简,却通过光促会向西双版纳教育事业捐献了100万元人民币。
改革开放的意义,对我们来说,不只是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不只是出行的便利,而是对企业家以及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我想这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和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