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明跟 决定不出国留学 毕业后的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遇到了一个机会到法国勤工俭学。法国人热衷于浪漫的生活,宁可去当强盗,也不愿意撅着屁股干活,他们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找到不干活的理由,所以他们总是缺少劳工。北大校长蔡元培等先知者在北京组织华法教育会,搞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杨昌济此前已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于是把这个消息传回给家乡他的学生们。 留法勤工俭学具有很大的意义,它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许多高级干部,其中就有周恩来、蔡和森、朱德、邓小平、陈毅等等众多大人物。 毛泽东为什么不留学?这是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最重要课题。惦记着叫孩子出国的人更是一定要查阅毛泽东对留学的论述。 作为湖南青年赴法的组织者,毛泽东自己却没有迈出国门,许多赴法会友都曾力邀他同行,一些会友到了法国后,还来信劝他出洋,他仍然留了下来。这是一个伟大的跃进,这是毛泽东拒绝虚名,不再走世俗认可的上进之路的标志。这个信号明确显示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他要把握自己的命运。 没有钱是毛泽东给关心他的朋友们的一个简洁理由,但在毛泽东与周世钊的通信中,表述得是相当清楚的,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 留学的关键在于留学的目的是什么,要是为了出国,到白人的国度里生活,那是人各有志,没什么好说的。一个人如果不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事,就相当于家里面没有生过这个孩子一样。如果是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回国应用,则是最正确的,例如华罗庚、钱学森、李四光以及两弹一星的许多元勋都是榜样。 其他的出国留学实在是不敢恭维,因为效果实在一般般。八十年过去了,毛泽东说的依然有效。 毛泽东热情支持他的同伴们留学, 自己却没有出去,一师毕业的毛泽东,拒上北大预科,最后不去留法,这是因为他一路走来始终没有忘记读书是为了应用。他不是为了虚名读书的,其他人视作理想与归宿的某种好职业对他来讲没有吸引力,他显然没有准备从事某种终身的职业。他是一个行动者,在学问大家的虚名与世俗领袖的实力之间,他选择后者。 但是中国长时间存在两种极端:在许多人全面地倒向西方,精神上臣服西方文明的时候,有些偏执者紧抱着中国的传统拒绝接受西方文明,只有毛泽东意识到了中西将各占半壁世界,这才是最正确最高明的观点,在今日看来依然是高屋建瓴。西方比我们先进是事实,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科学上,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比我们高明,思想、哲学、社会学、历史这类知识不需要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