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V1网社区 @开门芝麻网 http://sns.d1v1.com & http://www.KaiMenZhiMa.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78|回复: 1

“捏骨神医”罗有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4 06: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开门芝麻网
连劲智播AI智能自动播实景无人直播(APP免费注册下载)http://kaimenzh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

九十八岁的“捏骨神医”


    本报记者 赵安平
  以近百岁的高龄,施展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祖传正骨绝技,为数十万中外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这就是北京“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院长罗有明的传奇人生———
  1 最老的在岗大夫
  2002年1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来到了北京“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在医院一楼的诊室里,见到了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捏骨神医”。
  不是有人介绍,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瘦小的老太太就是罗有明。老人家如果除去这身白大褂,与慈祥、淳朴的农村老太太别无二致。老人家临窗而坐,头发依然是黑白相间,眼不花、耳不聋,声音洪亮、口齿清楚,给患者捏、拿、按摩的动作敏捷有力,实在让人无法相信她已经是年近百岁的老人了。
  采访罗有明,有两个简单的问题把记者搞糊涂了,一个是罗有明的年龄,再就是她的名字的来历。
  有的媒体说罗有明已经119岁了,还有的干脆含糊地称她为百岁,罗有明到底有多大呢?记者求证于罗有明的儿子———年已70岁的罗金殿大夫,他说还是以老人身份证上的出生年份1904年为准吧,今年应该是98岁,即便如此,罗有明也是我国目前最年长的一位在岗大夫了。
  罗有明出生在河南省夏邑县的罗楼村。罗家是个中医正骨世家,算起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罗氏正骨法”以手法轻、诊断准、见效快而远近闻名。罗有明心地善良、聪明伶俐,被老祖母选为接班人悉心培育,到16岁开始独立行医时,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女“郎中”,成了“罗氏正骨法”的第五代传人。
  罗有明原本是没有名字的,就像旧社会的广大妇女一样,待字闺中时,随父姓,称“某某氏”,出嫁后,再把夫姓添到前面,为“某门某氏”,罗有明的丈夫名叫王治中,罗有明那时就叫“王门罗氏”。婚后不久,河南发大水,王治中在逃荒路上参加了红军。几年后,他将妻子接到了延安,至此,王治中夫妇才得以团聚,“王门罗氏”成了一名军医。北京解放后,罗有明随丈夫所在的部队开进北京,驻军朝阳区双桥镇。
  罗有明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罗有明的医术实在是太有名了,“有名”这个名字就叫出去了,后来,老人谦虚,改为“有明”;还有一种说法是,罗有明应邀给邓颖超同志治腰扭伤,她只是在邓大姐的腰部揉拍了几下,邓大姐的腰伤就好了。当周总理得知她还没有名字,还是“王门罗氏”时,总理笑着说:“怎么还‘罗氏、罗氏’的?都新社会了,得有个名字了。”总理略一思忖说:“你给人治病不是很有名吗?我看就叫罗有名吧。”同样出于谦虚,罗有名改成了罗有明。
  不管是战士们传出去的名字,还是周总理起的名字,这都与老人神奇的医术紧紧连在一起。
   2 打针吃药,不如罗老太太一脚  
  “罗氏正骨法”的主要特点是:手法诊断,手法治疗。在对骨折、骨关节脱臼、颈椎综合征、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多种腰疼病的治疗上,显效快、治愈率高。在没有任何仪器的帮助下,通过手的触诊检查,进行治疗。这不但适合于战场、自然灾害的救护及应急抢救,也适合于慢性病和软伤的有效诊疗。其手法具有稳、准、轻、快的特点。
  80多年的行医生涯,使罗有明的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先看看老人家那双不同寻常的手吧。与她瘦小的身躯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她那双指节粗大、长满寿斑的手。在给记者介绍罗氏正骨手法时,老人一掌拍在桌子上,满屋都有回音。这双手已经成了老人的“眼睛”。她只要用手在患者患部轻轻一摸,通过患部的寒热程度,马上就能判断出是骨折、骨碎还是脱臼、挪位,从软组织的细微变化中查出病情的来龙去脉,一边查病情,一边施展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她使出浑身解数,而患者却在全然不觉中又变成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健康人,所谓“法之所至,患者不知其苦”。
  1957年,罗有明被北京双桥镇的群众挽留在双桥医院。从那时起,“双桥老太太”的名字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时有“打针吃药,不如罗老太太一脚”之说。北京有位建筑工人,腰椎强度扭伤,痛苦不堪,几家医院诊治效果都不理想,后来找到老太太这儿。老人在病人身上轻轻摸了一阵后说:“俺今天太累了!您明儿个再来吧。”小伙子强忍痛苦,失望地转身刚要走。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只见老人瞧准病人腰部,飞身就是一脚。病人“哇呀”一声,向前踉跄了好几步,把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等小伙子稳住神,顿感全身一阵轻松,腰也直起来了,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顿时喜出望外。
  中央国家机关的一位处长,左腿疼了2年,多方诊治无效,用他自己的话说,疼得都不想要这条腿了。后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将信将疑地找到罗有明。罗有明在患者的腿上轻轻的捋了捋,说,走走看。那位处长不敢挪窝,罗有就推了他一把,他退了几步,没有疼的感觉了,又走了几步,还是不疼,他高兴地跳了起来。
  说起这些事,罗有明很是轻描淡写。她说:“没有他们传的那么邪乎。俺不是要显摆自己,故意用脚踢人,是因为俺的手劲小,只能用脚踢。”说话间,老人从白大褂里掏出一根小木棍,她告诉记者:“俺用这根棍子给人治病,俺的几个徒弟也悄悄地备了几根棍子跟着俺照猫画虎,他们以为这又是俺的什么绝招,其实,是俺的右手拇指捏骨捏了几十年,捏得变形、僵直了,派不上用场了,俺只好用木棍代替拇指。”
  说起中医正骨的优势,罗有明说:“手法治疗的好处是,不要机器照(即X光机),机器照了要吃血球,手法接骨不吃血球,还不疼。西医要治骨伤,先要让你的皮受伤。拉个口子开刀,里面疼没好,再拉个口子,外面也疼,这不是添病吗?骨头上还要再砸个钉子。如果是筋出槽,西医叫软组织挫伤,是没办法手术的,可中医手法治疗能做到手到痛消。”但是老人不排斥现代技术,她专门让自己的几个重孙子学西医了,目的是各样都要学,都要会。看着老人那双神奇的手,记者忍不住问:“您怎么就能把人身上的筋骨摸得那么透,抓得那么准呢?到底有什么绝招呢?”
  罗有明老人笑着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你是记者,就好比你们写字,如果这个字缺了一撇或者少了一勾,你们这些识文断字的秀才,肯定一眼就能看出错来。俺这个活儿,就是挑筋骨里面的错别字,绝招只有一个,就是熟能生巧。”
  3 医术精湛绝今世  
  与罗有明老人精湛的医术相得益彰的是老人家的医德。“医本仁术”,人们从老人身上感受到最多的是老人家博大纯净的慈悲情怀。
  20世纪50年代在双桥医院时,每天一大早,罗有明都是先熬一大锅粥,前来就医的患者免费先喝一碗粥,再治病。后来有了粮票,老人自己负担不起了,才作罢。那时,她天天跑步5公里去上班,走到路上,遇到病人就地诊治。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看500多个患者,有时就累得晕过去了。冬天,老人给患者特别是孩子治疗前,总要先在热水里暖暖手,为的是不让凉手“惊”着孩子。
  许多重症患者被罗有明治好后,其感激之情可想而知。但是老人从来不收额外的钱财。只是把装钱的信封留下作个念想。
  一个电工从电线杆上摔下来,胳膊、腿全断了,在罗有明老人这儿,只花了很少的钱就康复了。小伙子执意要给老人一笔钱,推辞不过,最后老人收下了小伙子送的几个红薯。
  罗有明老人说自己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嘴不让人。她最烦那些平白无辜骂大夫的人:“这种人太坏,当大夫的谁不想把人治好,可他骂大夫,还有打大夫的,这种人太坏。大夫能什么病都治得好吗?他不懂得科学就骂大夫。也有人骂俺,俺说再骂就拿针先给他嘴缝上。你这不是糟践大夫吗?俺为你好,接骨头、扎针能一点都不疼吗?张嘴就伤人,缝上!能打他吗?只能吓唬他。”说完老人也乐了。
  4 思想永远年轻  
  1985年7月,卫生部遵照周总理生前对有关部门所作的“一定要把罗有明的本事学到手”的指示,拨专款建立了“罗有明骨伤科医院”,指定罗有明担任院长。
  近10多年来,她突破罗氏正骨绝技不外传的家规,为前来请教的医务人员举办进修班、急训班32期,朝鲜、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医生也慕名前来拜师,单是国内的弟子就有4000余人。
  去年春节,医院的大夫去给罗有明老人拜年,祝老人家身体健康,老人笑着说:“俺这身子骨结实着呢。”说罢,站起来,在客厅里给大伙踢了一个“二飞脚”,博得了满堂彩。
  问起老人的养生之道,家人介绍:老人的起居饮食很有规律,每天早睡早起是她多年养成的老习惯。早晨四点多钟起床后,在医院附近的小路慢跑,然后再做一小时左右的踢腿运动。在饮食方面老人并不讲究,她常爱吃的有玉米面窝头、青菜、辣椒、咸菜,偶尔也吃些鸡、鱼、羊肉等,红薯、玉米面粥是她每餐必备的固定食物。
  老人不识字,但是消息却很灵通。谈起2001年的大事,老人掰着指头讲出了: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以及美国的“9·11”事件等。老人说:“人老思想不能老,做好了,给国家争光;做不好,病人痛苦,俺也不会痛快。要努力前进,思想不能老。俺不识字,再不听一听新闻,不成大傻子了?不然,你来问俺,俺什么都不知道,你不跟着俺着急吗?”
  现在,罗有明老人还带20多个徒弟,她每天都与患者和徒弟在一起,平静、简单而又充实地生活着、忙碌着。
    《健康时报》 (2002年02月21日第二十一版)
开门芝麻网
部分内容由网友发布或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QQ/微信76815288,第一时间删除!(开门芝麻网 sns.d1v1.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06: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打针吃药,不如双桥老太太一脚!”在北京,只要提起百岁老人“双桥老太太”,稍微上点儿年岁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老人行医八十载,曾为邓颖超治腰伤,周总理为她起名“罗有名”。2008年10月11日上午10时45分,罗有明老人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周日10时30分,老人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兰厅”举行。

  亲邻、病友自发赴灵堂吊唁
“双桥老太太”捏骨神医罗有明辞世
  “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的医生介绍,老人辞世后,院方及老人的家属并未对外正式发布讣告,但还是有不少亲友、邻居和病友闻讯赶来。亲人们在医院和老人位于双桥附近的家中,各设了一个灵堂。

  医院灵堂内,三个白黄相间的菊花花圈占据了近一半空间,一床、一方桌、一衣柜,显示了主人的简朴,桌上放有一张遗像,一本签名册。

  孙女罗翠花介绍,老太太97岁歇诊,100岁时都不需要人照顾。从去年开始才雇了保姆专门伺候老人。去世前两天,胰腺炎加重引起并发症后,救治无效老人离世。家人表示,老人是在睡梦中走的,很安详,按照老话说为“老死”,是“喜丧”。

  老病友37年后故地寻医

  家住广渠门外大街的王凤国先生,今年53岁。昨日,“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内,王先生带着邻居前去找罗有明老人看病。王先生称,16岁时,自己干活扭伤了腰,找了好几家医院均没治好,在朋友介绍下,找到了“双桥老太太”。当时老太太询问病况后,用手用力一推,他当时就感觉痛了一下。然后老太太笑眯眯地说治好了,他站起身来前后绕转腰身,一点都不疼了。“这么多年都没再犯过。”王先生称,他到医院后才知老人已离世,感觉很难受。

  ■ 生平

  “双桥老太”罗有明1904年生于河南省夏邑县罗楼村祖传正骨世家,在四代单传的祖母罗陈氏身边长大。5岁时跟随奶奶学习正骨,16岁时独立行医,97岁歇诊。因曾在双桥卫生院看诊被称为“双桥老太太”,是当今世上坐班行医时间最长和年纪最大的一名中医大师。

  长寿秘诀知足常乐无杂念

  问起老人的养生之道,家人透露,老人的起居饮食很有规律,每天早睡早起是她多年的习惯。早晨四点多钟起床后,在医院附近的小路慢跑,然后再做一小时左右的踢腿运动。在饮食方面老人并不讲究,她常爱吃的有玉米面窝头、青菜、辣椒、咸菜,红薯、玉米面粥是她每餐必备的固定食物。

  “心无杂念、无怨无悔、宽以待人,知足常乐。”罗有明孙女罗翠花称,这是老人生前常念叨的四句话,也可能是她长寿的秘诀吧。

  本组稿件 本报记者 刘泽宁实习生 李莎莎 供图/罗有明家人

  行医生涯 身怀绝技不保守

  “罗氏正骨法”如今已传至第八代,罗有明是第五代传人。近50岁的罗翠花医生为罗有明孙女,是“罗氏正骨法”第七代传人。罗翠花介绍,老人很开明,10多年来,她突破罗氏正骨绝技不外传的家规,为前来请教的医务人员举办进修班、急训班,朝鲜、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医生也慕名前来拜师,国内的弟子就有4000余人。

  1997年,交出几代人研制的“罗氏续断接骨圣金丹”处方,被中药界人士赞为“身怀绝技不保守”。据介绍,罗有明正骨的特点在于“诊断准确、治愈奇快”,用手一摸,她就知道病人断骨岔口的走向和扭筋的来龙去脉,分辨出骨断、骨错缝、筋出槽、脱臼等各种病症,瞬间捏合。

  名字趣事 周总理叫她“有名”

  “罗有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罗金官称,罗有明出嫁前曾有过小名,出嫁后随夫姓,改叫王罗氏。到北京双桥卫生院后,因正骨医术高明,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双桥老太太”。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天,邓颖超不慎将腰扭伤,躺在床上不能动,工作人员将王罗氏请去。当时她一边给邓颖超推拿,一边同周总理聊天。没过一会,邓颖超在她的帮助下慢慢站起来,走了几步后高兴地说:“不疼了,好了!”

  聊天中,周总理得知她没有名字,便给她起名叫“罗有名”。但她认为自己行医并不是为了出名,就把“罗有名”改成了“罗有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热线
400-888-xxxx

微信扫一扫,私享最新原创实用干货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1V1网社区 @开门芝麻网 ( 沪ICP备15050032号-2 )

GMT+8, 2024-4-19 07:28 , Processed in 0.13683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www.D1V1.cn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