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快闪表演与雷人搞怪式的快闪事件迥然不同。真实性对中国式快闪表演而言,已显得不是十分重要,这种真实已不是生活的真实,而更多的是通过拍摄经过剪辑、达到的是视频的真实、艺术上真实、电视上的真实,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难分辨。因为几乎所有中国式快闪表演都是有组织的,若要追求绝对的真实并对此苛刻和较真,那中国式的快闪表演便不复存在了。所以,无论快闪参与者还是观众,对中国式快闪表演的真实性无需太顶真和太较劲,如同有个别新闻不少也是摆拍的一样,唯有用宽松包容的态度去欣赏,也许能发现别样的另类美。 其实,只要掌握快闪的特点,巧妙运用快闪,再用网络和新媒体传播,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出奇效果。除了国庆献礼,快闪如用于义务献血、垃圾分类、慈善公益等推广宣传,也不失为一种与时俱进和吸引眼球的新形式。快闪的发展还可向多样化、多主题方向拓展和延伸,而并不仅仅局限在唱同样一首歌。纵观全国各地推出的国庆70周年献礼快闪表演视频,虽不乏优秀之作,但大多都存在一些通病,尚待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舞台感太强,生活感不强。因为快闪源于生活,属非正规演出,所以,鼓励自由发挥,强调轻松自然,可以允许出洋相,有时歌者音不准,甚至跑调也无所谓,快闪重在参与。现在参加快闪的明星和群众还停留在拿腔拿调、装腔作势的舞台腔上,喜欢摆pose,拗造型,表演痕迹太重,明星范太足,不接地气。 2.参与感不强,摆布感太强。快闪其实已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上下隔阂,颠覆了音乐会一本正经演出、正襟危坐观看的模式,快闪的观众和表演者都处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是一个平面和层面上的演出,完全可以三百六十度转动,没有高低之分、内外之分、上下之分,相互之间可自由流动,任意互动,歌者和听者角色更可互换,歌者就藏在市民中,市民也可随时立马成为歌者。现在的许多快闪表演太严肃正规,太刻意摆布,不流动互动,所以快闪气氛就不融合粘合,也无法达到高潮。 3.细节感不强,场面感太强。每一次快闪都是一次意外偶发事件,有许多不确定性,更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情况,所以,作为快闪视频,要善于捕捉到市民和游客的霎那间神态反应,一颦一笑,一回头一转身,都会闪现一个人的个性,而这种与众不同的个性美和瞬间美正是快闪表演视频的意外收获。目前,不少国庆献礼快闪表演视频,都更加注重场面的宏大感和仪式感,而缺乏对人文细节和个性细节的关注,所以就无法打动观众并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同振共鸣。 4.创新感不强,套路感太强。国外的快闪事件几乎都是不重复的,相互之间也绝不会模仿,快闪的生命力就是以奇取胜,以怪为美,突如其来,意料之外,超出你的想象,颠覆你的逻辑,从天而降,瞬间消失,让你恍若做梦,稍纵即逝。快闪要达到这种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就必须与众不同,必须突破创新。而目前中国许多快闪表演大多相互模仿抄袭,观众已无新鲜感,并已产生审美疲劳。 综上所述,快闪的艺术特点大致有以下几大方面: 1. 自发性和随意性。 2. 即时性和偶发性。 3. 参与性和互动性。 4. 空间限定性和时间规定性。 快闪的美学特性大致有以下几点: 1. 意外惊喜的美感。 2. 突如其来的快感。 3. 集体狂欢的兴奋感。 4. 自由组合的流动感。 5. 众人参与的现场感。 6. 情绪释放的宣泄感。 |